品味「谈AI时代的产品设计素养-Rosetta」
- 原文链接:Taste
Stripe 用通俗易懂的英语返回错误信息:“这个卡号看起来不对。”而不是 ERROR_INVALID_PARAMETER。因为开发者在凌晨两点调试代码。
Spotify 的随机播放并非真正的随机。它会避免在五首歌内重复播放同一艺术家的作品。真正的随机让人感觉不对。精心设计的随机才感觉正确。
Notion 的拖拽手柄仅在鼠标悬停时显示。六个点排列成两列。不是三条线,也不是一直可见。因为永久显示会显得杂乱,六个点低语“抓住我”,而三条线则大喊“我是菜单”。
这就是品味。一种近乎痛苦的、无情的能力,知道什么应该存在,什么不应该存在,哪里需要品质。这是发布产品与传递观点的区别。
最优秀的创始人明白,品味是一种不断累积的竞争优势。它不仅体现在像素上——它存在于你的代码库、你的文化、你的资本结构中。
把它想象成经营一家餐厅。任何人都可以按照食谱操作,采购食材,端上食物。但一顿平庸的饭菜与米其林星级餐厅的区别,不仅仅是技术——而是厨师的味觉。他们知道什么时候需要多加点酸,什么时候一道菜多了一分元素,什么时候该停止摆盘。软件也是如此。最好的产品不仅仅是功能齐全;它们是被精心构思的。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现在每个人都声称自己有品味。它成了新的“产品市场契合”——一个被过度使用而失去意义的术语。创始人在推介会上宣称“我们以品味驱动”。风投们心领神会地点点头。没人去定义它。
大多数公司把品味与美学混淆。他们雇佣一家设计机构,挑选一种好看的字体,就认为大功告成。但真正的品味更深层次——它体现在错误信息、加载状态、以及那些因为只是“还不错”而被砍掉的功能上。
真正的品味是痛苦的。它是拒绝那些能让你的市场规模翻三倍的功能。它是花一周时间完善一个用户几乎不会注意到的交互——至少在意识层面上不会。它是选择更难的技术路径,因为用户体验能提升10%。如果你的“品味”没有让你付出代价,那不是品味,只是偏好。
这种痛苦每天都在累积。一个财富500强客户明天想要演示——你是发布半成品功能、草率准备材料,还是失去这笔交易?人工智能的格局每三周就重塑一次——你是追逐每一个新模型,还是坚持你的愿景?你的竞争对手刚发布了一个花哨的功能——你是跟风还是坚持立场?
高速下的品味
在人工智能时代,每个人都在以光速发布产品。诱惑是放弃工艺以换取速度,快速发布然后再修复。但最优秀的团队发现,品味并非速度的对立面——它使速度变得可持续。
当你清楚知道自己在构建什么以及为什么构建时,你会减少在修改、转向和道歉发布上的时间浪费。清晰的品味是决策的加速器。每一次选择在通过一致的观点过滤后都会变得显而易见。
这需要极高的纪律。意味着基于原则砍掉功能,而竞争对手什么都发布。意味着在市场叫嚣更多功能时,你在完善核心流程。意味着看着机会流逝,因为抓住它们会破坏产品的连贯性。
伟大的厨师不会追逐每一个美食潮流。他们不会因为流行就加入松露油。他们建立一种观点并无情地执行。市场会向他们靠拢。
品味如何累积
品味将混乱转化为清晰。初创公司淹没在微观决策中——注册流程是什么?几下点击能带来价值?第一版保留什么?有品味的团队凭直觉导航。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厨师立刻知道一道酱汁需要什么,他们凭感觉调整。产品感觉是必然的,因为有一个清晰观点的人在驱动。
这种清晰贯穿一切。当软件感觉有意为之,用户会假设基础设施、安全性和路线图也是如此。你的产品在几秒钟内被评判,你的网站在一秒钟内被评判。第一次印象成为其他一切的许可结构。
效果成倍增加。Linear 的候补名单转化率极高,因为每一个像素都在低语着能力。Figma 的多人协作光标成为人们不得不分享的故事。Stripe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凭借成为有品味的默认选择而获得溢价。你无法用广告预算买到这个——你得通过一个又一个决策构建它。
塑造产品的连贯性同样塑造了市场推广策略。大多数市场推广失败,因为不同团队传递了不同的故事。品味在每个地方强制执行一个声音:登陆页面、销售演示、支持文档。客户感觉他们在与一个单一的智能体打交道,而不是一个委员会。
渠道选择变得显而易见。Notion 投资于视频,因为他们的产品是动态的。Airtable 押注模板,因为他们的魔力是可能性。当你知道自己是什么,你就知道如何展示它。
在竞争评估中,这种连贯性成为你的优势。精致胜过功能。看起来完成的产品会被标记为“企业级”——即便它并非如此。因为品味不仅仅是设计。它是成千上万个一致决策的复合效应,每一个决策都在强化你的观点。
不出卖的销售
你的早期销售人员要么提升要么侵蚀你所建立的一切。你需要那些将销售视为一门值得完善的工艺的人——他们会像你的工程师痴迷于代码一样,为电子邮件文案而苦恼。他们深刻理解你的愿景,足以拒绝不合适的客户。他们对用户有足够的同理心,保护他们免于错误的购买。
这些首批员工设定了许可结构。我们是过度销售还是适度销售?追逐任何收入还是只追逐合适的收入?你的销售领导的标准将成为每个人的标准。他们的妥协将成为公司的妥协。
让每个人都做演示。这是早期 Figma 销售代表的最大启示。最好的代表明白,每一次互动都在教潜在客户如何看待你的产品。他们不列举功能——他们揭示你设计选择背后的哲学。他们听起来像信徒。当他们展示你最快的工作流程时,他们在传递速度作为一种价值。当他们解释为什么你还没有那个企业功能时,他们在展示专注作为一种纪律。优秀的演示让你的约束感觉是有意的,你的观点感觉是必然的。
企业交易每天都在考验这种信念。大客户带着需求文档和功能矩阵到来,期望你满足每一个要求。Datadog 的 Olivier 拥有巨大的客户同理心。但他多年来一直拒绝客户要求的那种深层次、等级分明的权限结构,解释说这违背了 Datadog 的协作哲学,而这正是客户真正想要的。这就是品味在行动——知道什么时候满足客户的要求会破坏他们真正需要的东西。
创造品味的产物。你的销售演示应该感觉像你的产品——同样的痴迷,同样的克制。记录什么是优秀的:录制你最好的通话,捕捉那些引起共鸣的语言,写下让你感到尴尬的短语。当市场推广进展很快时,他们需要轨道来运行。
创始人要保持靠近。不是为了达成交易,而是为了了解什么引起共鸣,同时不妥协愿景。大多数创始人忽略的一点是:你的销售团队的 Zoom 背景很重要。他们分享屏幕的方式很重要。他们是在标签间笨拙切换还是流畅地讲故事很重要。潜在客户不断进行模式匹配——如果你的销售流程感觉普通,他们会假设你的产品也是如此。
品味不是什么
产品创始人常常误解:激进的市场推广策略并非没有品味。发送一千封冷邮件并非没有品味。建立一个高速度的销售团队并非没有品味。这是胜利。你最喜欢的有品味的公司的创始人?他们爱他们的实地团队。
你知道什么没有品味?尴尬的社交内容。草率的电子邮件序列。2003年的销售演示。无法阐明你的产品为何重要的销售开发代表。最重要的是——对客户撒谎。夸大你的产品能力不仅是道德问题;它在美学上也是冒犯的。它打破了承诺与交付之间的连贯性。
市场推广中的品味意味着尊重你的受众的智慧。Datadog 的企业销售动作非常激进——但每一个接触点都感觉是有意的。他们的代表对产品了如指掌。他们的演示干净利落。他们的后续跟进增加了价值。
最好的市场推广团队对数量毫无羞耻,但对质量极为执着。他们会给每个人发邮件,但邮件会写得很好。他们会打冷电话,但他们在拨号前会了解你的技术栈。
构建组织品味
品味不会偶然扩展。它通过系统扩展。
从创始人编辑开始。早期,每个面向用户的决策都通过一个人——不是为了控制,而是为了保持一致性。这只有在尊重、解释和速度的基础上才有效。你不是瓶颈;你是音叉。
然后雇佣放大器。一个会编码的设计师。一个注意到字体的工程师。这些人缩小了愿景与执行之间的差距。他们不只是构建你描述的东西——他们构建你想表达的东西。
虔诚地内测。像客户一样使用你的产品。感受那些尖锐的边缘。大多数团队测试功能;有品味的团队测试感觉。当某件事让人不舒服,修复它。当某件事令人愉悦,加倍努力。
追踪愉悦债务,就像追踪技术债务一样。监控你没有做的小事——加载动画、空状态、错误信息的个性。这些累积成品牌资产。你留下的每一个粗糙边缘都在告诉你的团队,工艺是可选的。
将品质作为一个原则,不是“无bug”的品质,而是作为工艺的品质。最好的工程师不被简单的问题或高估值吸引。他们被那些真正关心工作本身的团队吸引。他们想构建有意义的东西,并为他们发布的东西感到骄傲。
创造用户接触来培养这种直觉。工程师天生优化效率。如何让他们为10%的用户体验提升做10倍难的事情?让他们看到用户在他们的“高效”解决方案上挣扎。让他们听到客户声音中的困惑。用户反馈是最好的老师——不是因为它告诉你该构建什么,而是因为它告诉你为什么工艺重要。
学徒模型
你可以用流程保护品味,通过系统扩展它,但你无法教它。感受到差异的能力——立刻知道这个交互是错的,字体粗细不对,流程多了一步——这是通过数千小时积累的模式识别。
有品味的公司更长时间保持创始人领导。不是控制,而是传递。品味通过靠近传播,通过观察某人做出数百个小决策,最终形成一个连贯的整体。
这是学徒制,不是教育。就像年轻的厨师在大师手下工作,学习的不仅是食谱,还有如何品尝。原则可以写下来,但判断力必须被吸收。
最优秀的创始人通过明确表达他们的品味来解决这个问题。他们叙述他们的选择,解释他们的“拒绝”,逐渐建立一个共享的品质词汇。你无法扩展你无法定义的东西。
当品味不占主导地位
让我们面对现实:Salesforce 市值2500亿美元,界面却像数据库爆炸了。Workday 尽管让用户泪流满面,却仍在赚钱。
这些公司证明,品味并非在每个市场都占主导地位。当你是第一个解决迫切问题的人,当转换成本高得离谱,当购买者不是用户时,你可以丑陋地获胜。
知道你在玩什么游戏。如果你的客户替代方案是电子表格,他们会容忍你的丑陋应用。如果他们的替代方案是十个可行的竞争对手,品味就成了你的优势。
复合优势
品味抗拒商品化,因为它不是一个功能——它是一种编码在成千上万个决策中的哲学。
回报既是即时的,也是复合的。早期用户会原谅缺失的功能,当核心感觉经过深思熟虑时。顶尖人才加入,因为他们希望自己的工作有意义。每次发布都建立在上次的基础上;信任累积。口碑成为你的主要增长驱动力。
招聘优势放大了一切。优秀的工程师可以去任何地方工作。他们选择那些以工艺为货币的团队——那里有人会注意到动画曲线是否错误,性能不仅是测量,而是被感受到。
在一个人工智能可以瞬间生成CRUD应用或复制任何网站的世界,品味成为最终的差异化因素。功能可以被复制。功能性可以被匹配。但使用一个带着意图精心打造的东西的感觉?那是无法替代的。
品味始于孤独,终于领导。它始于一个人无法忽视按钮偏离了两个像素。然后他们找到另一个对错误信息皱眉的人。另一个为加载动画失眠的人。
突然间,你不再孤单。你是一群在乎的人的共谋。设计师为再一次迭代而奋斗。工程师重构草率的解决方案。产品经理砍掉那个会让收入翻三倍但会破坏产品灵魂的功能。支持代表重写文档,因为他们厌倦了解释不清楚的事情。每个人都在通过拒绝降低标准来提升标准。
这就是品味的复合效应——不是通过宣言或设计系统,而是通过找到你的人。那些看到你所见的人。那些在你痛的地方痛的人。那些忍不住去关心的人。
有一天,市场发生了转变。模仿者无法复制他们看不到的东西。MBA们无法用电子表格计算他们感受不到的东西。突然间,神秘地、不可避免地——品味获胜了。
不是因为它被强制执行。而是因为一群人决定,某物的感觉与它做什么同样重要。
他们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