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震云北京大学演讲,2017年
- 刘震云北京大学演讲,2017年
主持人
我们北大100多年的历史,有很多优秀的学子,应该说是在共和国的这个历史上留下很深刻的印记的。那么今天我们邀请到的演讲嘉宾刘震云先生,就是北大校友的一位非常杰出的代表。
刘震云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作家,这个大家都知道,1958年出生于河南,在1978年考入北大中文系。但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他当年是河南的高考状元。
他的作品包括《黄花地》、《故乡面》、《一地鸡毛》、《清兵卫上城》、《1942》等多部长篇小说和中篇小说,曾经获得过茅盾文学奖。现在是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一级作家。
刘震云先生在他的创作中坚持平民立场,通过对历史、权力、名声问题的深刻发掘,探讨人心兼韧与不屈,是新写实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
下面我们欢迎刘震云先生发表嘉宾演讲。
刘震云
感谢***教授,感谢姚洋院长。有机会呢回到母校,回到百年讲堂。
我记得我上学的时候,这好像是大食堂。我记得当时每一个北大的同学手里会提一个这个饭,就是用那个羊肚子手巾封成的。我记得我提了四年饭,但我记不得我洗过这个饭。当时这个大食堂的菜呢有四个阶级:
- 一个阶级的话呢是五分钱:土豆丝、白菜、萝卜丝。
- 第二等的话呢,西红柿炒豆腐,这是一毛钱的。
- 一毛五的开始有肉了:鱼香肉丝、宫保鸡丁。
- 到两毛钱的有回锅肉、红烧肉,还有四喜丸子。
我是一个农村孩子,一毛五以上的菜,我在北大四年从来没有接触过,跟他们不熟。我最爱吃的菜是锅塌豆腐,不是肉菜,但是因为这个豆腐被炸过,油水比较大,半碗米饭就够了。人生不过如此。
在大食堂最大的惊喜,不是你买到了这个锅塌豆腐,而是当你排到的时候,你是最后一个买锅塌豆腐的人,因为到最后了,而汤水会一下倒到你盘子里。最悲催的是你前一个同学有锅塌豆腐,到你没了。他买到锅塌豆腐之后,他会看你一眼,这已经到了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角度,是幸灾乐祸。
最大的奇迹在我身上:等我排到的时候,前边的同学就剩了一份,但这个同学犹豫了一下,说了“最后一份的锅塌豆腐一定特别的凉,我改主意了,我想吃鱼香肉丝。”这个锅塌豆腐就到了我的饭里。当我吃着幸福的锅塌豆腐的时候,我问了一下那个是鱼香肉丝改主意的同学,我说:“你是哪个系的呀师兄?”他说他是经济系的。经济系不是我们国发院的前身吗?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我的意思是,你跟母校的关系不是你在母校的时候,而是你离开母校的时候,在想起锅塌豆腐的时候,当你十年之后再路过我们北大,再来到百年讲堂的时候。在母校参加这种场合,我有过三次,这是第三次。
第一次的话呢是13年,我们新生入学的时候,在未名湖旁边的大操场,有一万多名新生。还有就是我们中文系百年校庆的时候。还有就是今天我们国发院有983名同学毕业的时候。入学和毕业还是不一样的,因为入学是相聚,毕业的话呢是分别的时候。自古人生一别,但是我还是祝贺983名同学毕业。他们使我从今天开始,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又多了983名我的同学。
我这些年最深的体会,这个“同学”是通往世界的一张特别有效的通行证。不管到哪一个国家,不管到世界的哪一个角落,上来他告诉我“师兄,我也是北大同学”,能够从陌生到熟悉的时间极大的缩短。因为你马上可以谈论一下北大,北大相同的老师和北大的锅塌豆腐。
呃,我是15年法国的里昂,有一个作家的圆桌会议。在那里的话呢,又碰到一个同学。大家都知道巴托尔迪,他有一个喷泉特别的出名。巴托尔迪的话呢,就是雕塑自由女神像的法国特别有名的一个雕塑家。这个巴托尔迪的喷泉是有几匹马往不同的方向拉一条车。我看到这个雕塑喷水的时候,我想起了“商”。这个同学对我说:“师兄你在生活上有没有什么伤?”我说:“不能有什么大伤。比如有人请你到外面吃饭,一定不是你的同学。”那我应该到哪里吃饭?“到家里。”“如果到家里他请你吃牛排,也一定不是你的同学。”我那应该吃什么?“包饺子。”接着呢,我就到这个同学家里去包饺子。
我为什么说这个同学呢?因为他是我们国发院MBA毕业的,目前在里昂的三大当教授。里昂的话,大家知道他跟巴黎最大的区别,巴黎只有一条河塞纳河穿过这个城市,但是里昂有两条。每当我看到世界上这些奔腾汹涌的河流向东流去的时候,我总是想这些河如果在我们吃的南边有多好。这个同学的话呢,他的家在里昂的郊区,就在这条河的旁边。
我去他家吃饺子,他首先呢带我到楼上说:“你看我的这个小别墅,你看我的车子,你看我的法国女朋友,都是八成新。”我说好。接着呢,又带我到他们家地下看了看,有一个酒窖。他的这个镇窖之宝是1985年的三瓶拉菲红酒。他85年到15年30年,人生有几个30年?今天我们把这三瓶拉菲喝了。我且慢,我说:“今天如果喝了,你有好酒不让同学喝让谁喝呢?如果不让同学喝,要好酒又有什么用呢?”他上升到了哲学层次,我也热血沸腾,我说:“喝就喝,吃饺子。”我还没怎么样,他喝多之后就开始跟我讲现代金融学理论,讲外汇市场,然后讲股票市场,讲现代金融学理论在企业的运用。我一句没听懂,但是拉菲真不错。
我的意思是同学,当你在学校是同学的时候,你并不知道什么是同学。当你开这个学校再重逢的时候,你知道什么叫同学,什么叫同学。当你一晚上他说的化一句都听不懂的时候,你还跟他聊了一晚上。
刚才杨院长和张营教授做了一个特别好的发言,因为他谈到了你们的母校,我的母校北大是谁?北大是什么人?一代一代的北大人认为这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是五四运动的策源地,是德先生和赛先生的诞生地。这里产生了严复、蔡元培、李大钊、陈独秀、胡适和鲁迅。北大的办学方针就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这些人虽然所处的时代不同,高矮胖瘦不同,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他们是民族的先行者。什么叫先行?当几万同胞还生活在当下的时候,他们在思考这个民族的未来,为了自己的理想和不切实际的理想,甚至他们贡献了自己宝贵的生命。“黑暗中没有火炬,我只有燃烧我自己。我以我血荐轩辕,哪怕他知道几万同胞会蘸着他的血来吃这个馒头。”这是我们北大的前辈。
这就牵扯到知识分子存在的必要性。为什么人类需要知识分子?刚才张营教授做了特别好的阐述,一个民族的知识分子他除了要考虑这个民族的过去,当下最重要的是考虑他的未来。每一个知识分子的眼睛应该像探照灯一样。众多的知识分子像众多探照灯一样,要照亮这个民族的前方。如果这些探照灯全部都熄灭了,这个民族的前方是黑暗的。用孙中山先生的话,这个民族会跌入万劫不复的一个深渊。
我们的校徽是鲁迅先生给设计的。鲁迅先生在北大过课。读鲁迅先生的作品,读来读去,我读出了三个人。一个是我们的父亲阿Q。阿Q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呀?哪个同学能跟我说一下?对了,这不是中文系。最大的特点就是没老婆,出门就挨打,挨打不叫受欺负,但是你的智商被欺负了还不自知。你又是我们的父亲,我们就跟着这个父亲受欺负了。
另外他塑造了一个特别好的母亲的形象,就是祥林嫂。祥林嫂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呀?没一个孩子还被狼吃了,她一辈子的工作只要把这个悲剧讲成喜剧。
另外鲁迅先生还塑造了一个知识分子的形象,就是孔乙己。孔乙己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呀?腿被打断了。如果知识分子腿被打断了,他看到的远处比平常人还要矮近。那我觉的这个民族的知识分子出现杨院长和张营教授讲的那种情况,讲的这个民族的现状,我觉的是一点都不矮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应该是我们北大人的看待这个民族的一个精神。所以我觉的大家应该知道我们的母校是谁,我们的老师是谁。我参加过一些毕业典礼,我觉的今天这个是我听到的杨院长和这个张教授发言,我就是最有质量的临别对你们的一些嘱托。
另外大家毕业以后,其实从一所大学到达了另外一所大学,从一本书到达了另外一本书。我觉大家最需要知道的是什么?我觉的,就是这个民族最缺什么。这个民族不缺人,不缺钱。全世界都知道中国人最有钱。我觉的这个说法是最欺负人的。如果14个人有10块钱,另外两个人有九块钱,用我们国发院现代金融学的理论去衡量,到底是谁有钱?我们的马路头一年修,第二年要拉开。我们的大桥除了那个总的除外,寿命不会超过30年。一下雨我们的城市就淹了。缺什么?我们这个民族特别缺远见。远见对于我们这个民族,如大旱之望云霓,如雾霾之望大风,如雾霾之望晴空。
大家当开始在另外一个大学起步的时候,有两句话你千千万不要信。一个是“世界上是可以投机的”,千万别信世界上可以投机。另外一句话,“世界上是没有捷径可走的”。这句话不成立,世界上是有捷径可走的。投机分子走捷径,成功的人在人群中,但主要的区别是他们得到的利益只是对于他们自己。是你做这些事情,是对你自己好,还是你促进了这些事情。刚才这个魏英教授的话呢,他列举了好多数字,民族之间的对比。大家的话呢,希望能够牢记这句话,要做人。
这个民族最不缺的就是聪明人,最缺的就是笨人。我在北大有很多特别好的导师。我在另外一个学校也有两个特别好的导师。一个是我外祖母。外祖母是个普通的中国农村妇女。她不识字,她跟上个世纪是同龄。她是1900年出生,1995年去世,活了95年。她在我们方圆几十里的话,是一个明星。如果演电影的话呢,就是安吉丽娜·朱莉。如果是踢足球的话,就是梅西。如果打篮球的话,就是杜兰特。如果跑百米的话,就是博尔特。但是她一辈子是在给地主干活。她的个头的话呢,就1米56。但是我们黄河边三里路长的麦趟子是什么?每一个地主家开始割麦子的时候,都是她领头挥动头把镰。什么叫头把镰呢?就是第一把镰刀。当她把麦子从这头三里路割到另外一头的时候,一米七八的大汉才能割到。
当她晚年的时候,我跟她有过一次炉边谈话。我说:“你为什么割得比别人快?”她说:“我割的不比任何人快,只是三里路长的麦趟子,我只要一扎下腰,我从来不直腰。”因为你直一次腰的时候,你就会直第十次、二十次、二百次。我无非是在不直腰的功夫下,我割比别人稍微快一点。接着她语重心长地说了一句话,她说:“我是一个笨人啊。”这是一个伟大明星说的话。
还有我有一个舅舅,一个木匠。他小时候出过天花,就是脸上有一些麻子。大家叫他刘麻子。刘麻子做的箱子柜在周围40里卖的最好。所以渐渐的话呢,我们周边的话呢,就没有木匠了,就剩刘麻子一个人了。所有的木匠呢,都说刘麻子这个人独。然后所有的顾客呢,都说他做的箱子柜特别好。晚年的时候,我跟她有一个炉边的谈话。我说:“你的同行说你独,你的顾客说你好,你到底是什么人?”他说:“别人说你独,他说你好,并不能使你成为一个好木匠。唯一我能成为好木匠,别人打一个箱子,他花了三天时间,我花了六天时间。所以我打得比他好。”接着他又告诉我:“你只花六天时间,你还不是一个好木匠。”他说:“我打心眼里喜欢做木匠,我特别喜欢闻这个做木匠刨出来那个刨花的那个味。”他又告诉我:“你只是喜欢做木匠活,木匠一定也当不好。”他说:“有时候我当木匠的话会有恍惚的时候,比如像我看到一棵树,我看到如果它是一个松木,是一个柏木,是颗楠木,是颗香樟木。我说这要给哪个家的闺蜜出嫁的时候打个箱子柜多好。如果它是一棵最不适合做小板凳的树。”我觉的他已经到达了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的境界。他虽然不是北大哲学系的,但是他达到了哲学系毕业的水平。
有时候我就开车路过我们民族的马路。我们民族的马路两旁基本上大家回头看一看,全是杨树。为什么?因为杨树长得快。但是你要到其他国家,比如像欧洲、像北美、其他发达国家去,路两旁全是松树,全是榉树,全是楠木,全是香樟木。树的质量,它的对比能够代表一个民族的心态。
所以最后我送在座的师妹和师弟两句话:一句“做树要做乔木”,一句“做人要做刘麻子”。 举起你们手里的探照灯,照亮我外祖母没功夫直腰的麦田。
谢谢大家。
最重要的是,忘了,记得下次见面的时候,请我吃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