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guista

数字孪生技术深度解析与行业应用报告

数字孪生技术深度解析与行业应用报告

摘要

本报告深入解析了数字孪生技术的核心概念、关键技术体系、行业应用现状、发展挑战与未来趋势。数字孪生作为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动态桥梁,通过构建物理实体的虚拟模型,并利用实时数据驱动,实现虚实交互、融合与闭环优化。报告指出,数字孪生的核心价值在于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优化决策、促进数字化转型和驱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

报告详细阐述了数字孪生的四大关键技术体系:数字支撑技术、数字线程技术、数字孪生体技术和人机交互技术。其中,数字线程技术和数字孪生体技术是核心,人工智能在数据分析、预测、建模增强和智能控制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此外,报告还探讨了数字孪生与CAD/CAM/CAE、PLM、BIM、IoT、云计算等相关技术的关系。

报告重点分析了数字孪生在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慧能源、智慧医疗等领域的应用,并列举了国内外典型案例。中国企业在数字孪生应用方面呈现出积极态势,但仍面临技术、标准、人才、安全等多重挑战。 报告最后对数字孪生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包括更广泛的行业应用、更高级别的智能化、更强的互联互通、更易用的平台工具、更精细实时的模型以及虚实融合的深化等。

总之,数字孪生作为一项前沿技术,正在深刻改变各行业的运作模式。本报告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数字孪生技术及应用图景,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实践和决策提供参考。

1. 引言:数字孪生概览

1.1. 数字孪生的定义与核心概念

1.1.1. 核心定义: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动态桥梁

数字孪生是在数字空间中构建的物理实体或过程的动态虚拟表示,它通过数据连接实现与物理实体的实时交互和同步。

1.1.2. 关键特征

1.1.3. 功能架构

层级 主要作用
物理对象层 现实世界的实体,如设备、产品、生产线等。
数据采集与互联层 连接和获取物理世界数据,包括传感器、IoT设备、控制系统等。
模型构建与仿真层 创建和运行虚拟模型,包括几何模型、物理模型、行为模型等。
数据管理与分析层 存储、处理和分析数据,包括数据清洗、整合、可视化等。
业务应用层 将数字孪生能力应用于实际业务场景,如预测性维护、流程优化、决策支持等。

1.1.4. 生命周期

数字孪生虚拟实体的生命周期包括起始、设计和开发、验证与确认、部署、操作与监控、重新评估和退役,并与物理实体的生命周期相互作用。

1.2. 数字孪生的价值与意义

1.2.1. 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优化决策

1.2.2. 促进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升级

1.2.3. 驱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

2. 数字孪生的关键技术体系

2.1. 核心技术领域

2.1.1. 建模与仿真技术:构建高保真虚拟模型

2.1.2. 数据采集与管理技术:实时数据驱动与融合

2.1.3. 连接与互操作技术:数据无缝流转与集成

2.1.4. 可视化与人机交互技术:沉浸式体验与操作

2.1.5. 人工智能与分析技术:智能化决策与优化

2.1.6. 底层支撑技术:算力、网络、平台支撑

2.2. 工业数字孪生四大技术体系 (基于《工业数字孪生白皮书2021.pdf》)

2.2.1. 数字支撑技术:数据获取、传输、计算、管理基石

技术类型 描述
采集感知 传感器创新(微型化、嵌入式)、多传感融合。
执行控制 将数字孪生的决策反馈到物理实体进行控制。
新一代通讯 如 5G 等,为数字孪生技术的应用提供基础技术支撑,实现海量设备通信和高可靠低延时的实时数据交互。
新一代计算 包括云计算、边缘计算和超计算等。边缘计算能够实现存算管一体和云边协同。
数据模型管理 用于对数字孪生中涉及的各种数据模型进行管理。

2.2.2. 数字线程技术:数据与模型无缝集成核心

2.2.3. 数字孪生体技术:物理实体虚拟空间精确映射

2.2.4. 人机交互技术:用户与系统高效互动桥梁

2.3. 人工智能在数字孪生中的作用

2.3.1. 数据分析与模式识别:从海量数据中挖掘价值

2.3.2. 预测与诊断:实现状态预警与故障诊断

2.3.3. 决策支持与优化:辅助智能决策与流程优化

2.3.4. 仿真与建模增强:提升模型精度与效率

2.3.5. 人机交互智能化:提升用户体验与协同

2.3.6. 智能控制与自治:实现闭环优化与自主运行

2.4 人工智能技术在数字孪生中的应用

不同的AI技术与算法在数字孪生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显著提升了数字孪生系统的智能化水平和应用能力。

2.4.1 数据分析与预测

2.4.2 模型构建与优化

2.4.3 智能决策与优化

2.4.4 仿真与分析

2.4.5 人机交互增强

2.4.6 具体应用案例中AI技术的应用

2.5. 数字孪生与相关技术

2.5.1. CAX (CAD, CAM, CAE):建模、设计、仿真基础

2.5.2. PLM:产品全生命周期数据管理

2.5.3. BIM:建筑信息模型,智慧城市基石

2.5.4. 物联网 (IoT):数据采集与实时感知

2.5.5. 云计算与边缘计算:提供算力与数据处理能力

3. 数字孪生的行业应用与实践

3.1. 工业数字孪生应用实例

3.2. 典型行业应用领域

3.3. 中国企业数字孪生应用与价值评估

3.3.1. 不同行业与规模企业的应用侧重

行业/企业类型 应用侧重
流程行业大型企业(恒力石化、中广核) 优化生产工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能耗物耗、环保检测预警。
工业自动化企业(华龙迅达) 将数字孪生融入产品和服务,提供智能解决方案(状态监测、故障预测、远程维护)。
汽车行业企业 研发验证、运行状态监测、故障诊断、虚拟仿真测试(自动驾驶)。
科技型企业和解决方案提供商 技术研发和应用,提供解决方案和平台(智慧城市)。
工程建设领域和基础设施运营商 管道运行管理、风险预测、设备诊断、事故应急、全生命周期管理。
智慧城市建设相关单位 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智能城市建设。

3.3.2. 中国企业评估数字孪生价值的方式

3.3.3. 国内主流数字孪生厂商及解决方案案例 (简述)

厂商 主要解决方案/产品 应用领域
AVEVA 统一工程、统一运营中心、资产绩效管理 化工、能源等流程行业
Altair Altair Activate 汽车、消费电子、航空航天等
Bentley iTwin Platform 数字城市、制造、发电等
Dassault Systemes 3DEXPERIENCE 平台 航空航天与国防、工业设备、生命科学与医疗保健等
GE Digital Predix 平台 航空、电力、油气、制造业等
Microsoft Azure IoT、Azure Digital Twins 制造业、楼宇、医疗等
PTC Creo、Windchill PLM 柔性制造
华力创通 基于数字孪生体的数字工程解决方案 国防军工、科研院所等
寄云科技 基于数据智能的数字孪生开发方案 电力、高端制造等
51WORLD 通用数字孪生平台
华龙迅达 烟草,汽车等
其他 触角科技、精航伟泰、卡奥斯、力控科技、美云智数、摩尔元数、木棉树软件、同元软控、优也科技、优诺科技、易知微、子虔科技等

4. 中国数字孪生行业发展分析

4.1. 中国数字孪生行业发展现状与进展

4.2. 中国数字孪生行业发展挑战

5. 未来展望与发展趋势

5.1. 数字孪生技术发展趋势

5.2. 数字孪生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6. 附录

6.1. 数字孪生关键术语 Glossary

术语 (中文) 术语 (英文) 定义 (中文)
数字孪生 Digital Twin 物理实体、系统、过程或服务的动态数字表示,通过数据连接实现与现实世界实体的实时交互和同步。
物理实体 Physical Entity 存在于现实世界的具体对象、设备、资产、系统或过程。
虚拟模型 Virtual Model 在数字空间中创建的对物理实体的精确数字化描述和表示,包括其几何、物理、行为等特性。
数据连接 Data Connectivity 物理实体和虚拟模型之间建立的实时或近实时的信息数据流动通道,通常是双向的。
模型构建 Model Building 创建数字孪生虚拟模型的过程,涉及几何建模、物理建模、行为建模和数据建模等。
仿真 Simulation 利用虚拟模型在数字空间中模拟物理实体在不同条件下的行为和性能,用于预测、分析和优化。
物联网 Internet of Things (IoT) 通过网络连接物理设备、车辆、建筑物和其他物品,使其能够收集和交换数据。在数字孪生中,IoT 提供数据采集和实时感知能力。
人工智能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使计算机能够模拟人类智能的功能的技术,如学习、推理、问题解决等。在数字孪生中,AI 可用于数据分析、模型优化和智能决策。
智慧城市 Smart City 利用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来提高城市运行效率、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的城市发展理念和实践。数字孪生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预测性维护 Predictive Maintenance 基于设备状态监测和数据分析,预测设备可能发生的故障,并在故障发生前采取维护措施,以减少意外停机和维护成本。数字孪生为此提供强大的数据分析和仿真能力。
BIM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一种包含建筑物完整生命周期信息的数字化模型技术,常用于建筑和工程领域。BIM 模型可以作为数字孪生建筑的基础。
数字主线 Digital Thread 在整个产品或资产生命周期内,连接不同信息系统和数据孤岛的集成化数据框架,实现数据的无缝流动和共享。数字孪生是数字主线的重要载体。
边缘计算 Edge Computing 将计算和数据存储推向网络边缘,靠近数据源,以减少延迟、节省带宽并提高响应速度。在数字孪生中,边缘计算可以处理来自物理实体的实时数据。
增强现实/虚拟现实/混合现实 AR/VR/MR 将虚拟信息叠加到现实世界(AR),创造完全沉浸式的虚拟体验(VR),或将虚拟和现实环境融合在一起(MR)的技术。在数字孪生中,这些技术可用于可视化和人机交互。

6.2. 数字孪生知识测验与答案

题号 问题 答案
1 请简述数字孪生的核心定义,并概括其至少两个关键特征。 数字孪生是物理实体或过程在数字空间中的动态虚拟表示。其关键特征包括物理实体与虚拟模型之间的实时数据连接,以及通过数据与模型的融合实现分析、预测和优化,并反馈给物理实体。
2 工业数字孪生的功能架构通常包含哪些主要层级?每一层级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工业数字孪生的功能架构通常包含:物理对象层(现实世界的实体),数据采集与互联层(连接和获取物理世界数据),模型构建与仿真层(创建和运行虚拟模型),数据管理与分析层(存储、处理和分析数据),以及业务应用层(将数字孪生能力应用于实际业务场景)。
3 列举三个在中国数字孪生行业中具有代表性的厂商,并简要说明其主要解决方案和应用领域。 AVEVA 提供工厂设计等解决方案,应用于化工等流程行业;Bentley 的 iTwin Platform 用于数字城市等领域;华力创通 提供基于数字孪生体的数字工程解决方案,服务于国防军工等。
4 在数字孪生的生命周期中,虚拟实体与物理实体之间存在怎样的相互作用? 在数字孪生的生命周期中,虚拟实体与物理实体通过持续的数据流进行相互作用。物理实体产生的数据驱动虚拟模型的运行和更新,而虚拟模型的分析、预测和优化结果则可以反馈给物理实体,指导其运行、维护和改进。
5 数字孪生在智能制造领域有哪些典型的应用场景?请列举至少两个。 数字孪生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典型应用场景包括:产品设计和仿真验证;设备维护和故障预测。
6 构建一个有效的数字孪生系统,数据集成和管理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数据集成和管理在构建数字孪生系统中至关重要,因为它提供了模型运行和分析所需的基础信息,保证了数据的质量和一致性,并实现了跨系统的数据共享和利用。
7 请解释物联网 (IoT) 技术在数字孪生应用中的作用。 物联网 (IoT) 技术在数字孪生应用中扮演着连接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桥梁的角色。它通过各种传感器、设备和网络,实时采集物理实体的数据,并将这些数据传输到数字孪生系统中。
8 智慧城市是数字孪生的重要应用领域,请举例说明数字孪生在智慧城市管理中的一个具体应用。 在智慧城市管理中,数字孪生可以应用于城市交通管理。例如,通过构建城市道路、车辆和交通流的数字孪生模型,可以实时监测交通状况、进行交通流量预测、优化信号灯控制策略。
9 在实施数字孪生解决方案时,企业可能会面临哪些主要的挑战? 企业在实施数字孪生解决方案时可能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不同系统和数据源之间的互操作性问题,构建高精度和实时性虚拟模型的难度,整合和应用复杂技术的挑战,缺乏具备相关技能的专业人才,以及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和规范。
10 结合至少一个案例,简要说明数字孪生技术如何为企业带来价值或解决实际问题。 以智能热电管理系统数字孪生应用为例,通过建立数字孪生体,系统可以实时跟踪能源需求和价格变化,自动生成最优决策,并快速发现用能异常,从而降低综合能源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6.3. 重点案例分析 (精简版)

案例名称 行业 应用场景 关键技术 成效/价值
智能复合工艺产线数字孪生应用 制造业 复合材料生产过程监控、优化 多物理场仿真、实时数据采集、机器学习 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废品率、优化工艺参数
钢铁行业质量大数据系统数字孪生应用 制造业 钢材质量预测、缺陷分析、工艺优化 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可视化 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缩短交货期
智能热电管理系统数字孪生应用 能源 热电联产系统运行优化、负荷预测、异常诊断 模型预测控制、优化算法、实时数据分析 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运行效率、减少排放
智慧滨海城市数字大脑 智慧城市 城市运行监测、交通管理、公共安全、环境治理 数据融合、可视化、仿真模拟、人工智能 提升城市管理效率、改善公共服务、优化资源配置
雄安新区数字孪生框架体系 智慧城市 城市规划、建设、管理 BIM、GIS、物联网、云计算 实现城市全要素数字化、智能化管理
南京江北新区CBD智慧城市指挥中心 智慧城市 城市运行监测、应急响应、决策支持 数据可视化、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 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增强应急响应能力
深圳市智慧海绵管理系统 智慧城市 城市内涝监测、预警、排水系统优化 水文模型、水力模型、实时数据采集、可视化 降低城市内涝风险、提升排水系统效率
数智花果园项目 智慧城市 城市更新、社区管理、公共服务 BIM、GIS、物联网、大数据分析 提升社区管理水平、改善居民生活体验
数字孪生驱动的列车运行系统 交通运输 列车运行状态监测、故障诊断、预测性维护 传感器、数据分析、机器学习、仿真 提高列车运行安全性、可靠性,降低维护成本
自动驾驶数字孪生测试评价系统 交通运输 自动驾驶车辆行为测试、安全评估、算法优化 场景仿真、传感器模拟、行为预测、虚拟测试 加速自动驾驶技术研发、降低测试成本、提高测试安全性
三维数字铁路 交通运输 铁路规划、设计、建设、运维 BIM、GIS、三维建模、仿真 提高铁路建设效率、降低成本、优化运营维护
智慧交通数字孪生应用 交通运输 交通流量预测、信号控制优化、拥堵预警 数据采集、交通模型、仿真、人工智能 缓解交通拥堵、提高道路通行效率、减少交通事故
管道数字孪生系统 能源 管道运行状态监测、泄漏检测、风险评估、维护计划优化 传感器、数据分析、水力/热力模型、机器学习 提高管道运行安全性、可靠性,降低维护成本,延长管道寿命
廊坊电厂数字孪生热电厂 能源 电厂设备监控、运行优化、故障诊断、虚拟巡检 三维建模、实时数据采集、仿真、VR/AR 提高电厂运行效率、降低能耗、减少排放、提升安全性
51VR 智慧楼宇运营管理平台 建筑 楼宇设备监控、能耗管理、空间管理、安全管理 BIM、IoT、数据分析、可视化 降低楼宇运营成本、提升管理效率、改善用户体验
基于 BIM 的数字孪生建筑应用 建筑 建筑设计、施工管理、运营维护、能耗分析 BIM、传感器、数据分析、仿真 提高建筑设计质量、优化施工流程、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建筑性能
基于数字孪生的社区居家健康管理 医疗健康 居民健康监测、疾病预警、个性化健康指导、远程医疗 可穿戴设备、健康数据分析、人工智能、远程通信 提升居民健康水平、降低医疗成本、改善医疗服务体验

6.3 数字线程技术 (Digital Thread)

数字线程技术是工业数字孪生技术体系中最为关键的核心技术之一。它旨在屏蔽不同类型的数据和模型格式,支持全类别数据和模型快速流转和无缝集成

核心作用

数据和模型集成

双向性

核心机制

类型

总结: 数字线程技术是构建和应用工业数字孪生的基石。它连接和整合各种数据和模型,使得数字孪生能够准确反映物理实体的状态和行为,为分析、预测和决策提供可靠数据基础。缺乏有效的数字线程技术,将难以充分发挥数字孪生的潜力。

6.5 动力学在数字孪生中的应用

动力学在数字孪生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模拟物理实体的运动、受力以及随时间变化的物理行为,从而实现分析、预测和优化。其具体应用如下。

总结: 动力学是数字孪生实现高保真度模拟和预测的关键技术之一,使得数字孪生能够更准确地反映物理世界的动态行为,为各行业提供更可靠的分析、决策和优化支持。

6.5 数字孪生对动力学仿真的新要求

数字孪生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对动力学仿真的发展提出了若干新的且更为严苛的要求,旨在实现物理实体在虚拟空间的更精确、实时的映射和更深度的应用。数字孪生的发展对动力学仿真所提出的主要新要求如下。

  1. 实时性与在线仿真能力:

    • 传统动力学仿真通常是离线进行。
    • 数字孪生强调物理实体和虚拟模型之间的实时数据双向互联互通
    • 动力学仿真需要接收物理实体实时运行的数据(力、位移、速度等)。
    • 实时更新仿真模型的状态,反映物理实体的当前行为。
    • 要求动力学仿真具备在线运行和快速响应的能力。
  2. 高保真度与多物理场耦合:

    • 数字孪生追求物理实体在虚拟空间中的精确映射
    • 需要建立高保真度的动力学模型
    • 准确反映物理实体的运动规律、受力特性以及与其他物理现象的相互作用。
    • 需要考虑动力学与热力学、流体动力学等多物理场的耦合作用
  3. 数据驱动的模型优化与自适应:

    • 数字孪生系统收集大量的实时运行数据和历史数据
    • 这些数据为优化和校准动力学仿真模型提供资源。
    • 动力学仿真需要利用数据修正模型参数、提高模型精度
    • 实现模型的自适应,随物理实体状态和环境变化而动态调整。
  4. 与多尺度、多类型数据的集成:

    • 数字孪生涉及来自不同来源、不同尺度和不同类型的数据。
    • 动力学仿真需要与这些多样化的数据进行有效的集成和融合
    • 将宏观设备运行数据与微观材料属性数据相结合。
    • 数字线程技术解决不同数据和模型格式之间的集成问题。
  5. 支持预测性维护和故障诊断:

    • 数字孪生的重要应用是预测设备故障并提前维护
    • 动力学仿真需要模拟当前运行状态,并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故障
    • 预测设备部件的疲劳寿命、失效模式等。
  6. 面向决策支持和优化控制:

    • 数字孪生最终目的是提升决策的效率和准确性
    • 动力学仿真需要为决策者提供有价值的洞察和预测信息
    • 模拟不同操作策略下的系统响应,帮助选择最优控制方案。
  7. 可扩展性和复杂系统建模能力:

    • 数字孪生可能需要模拟非常复杂的系统(工厂、城市交通网络等)。
    • 动力学仿真技术需要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
    • 处理大规模、多组件的动力学模型,并有效管理模型复杂性。

总结: 数字孪生对动力学仿真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提升仿真的实时性、保真度和精度,更强调与真实数据的闭环反馈、多物理场的耦合以及对复杂系统的建模和分析能力,最终服务于智能决策和优化控制。

6.6 数字孪生仿真模型构建与降阶的人工智能方法

人工智能(AI),特别是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在数字孪生仿真模型的构建和降阶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仿真模型构建

二、仿真模型降阶

总结: 人工智能方法(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正成为构建和降阶数字孪生仿真模型的有力工具。它们通过数据驱动的方式,优化现有模型,实现多模型融合,处理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并提供模型降阶的技术手段。这些方法的应用有助于提升数字孪生仿真的精度、效率和适用性。